两江法制
两江新区官网> 审批·政务> 两江法制 > 正文
法治中国建设需重视道德教化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、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,把法治中国建设好,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,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、相互促进、相得益彰,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”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治国理政规律的学说,为我国实现良法善治、长治久安指明了前进方向。在法治中国建设征程中,道德教化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
  全面依法治国需创造良好人文环境

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,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,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,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。”

  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、不可偏废,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。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经验告诉我们,既讲“法治”,也讲“德治”,德法相济方能相得益彰。其中,把德育摆在重要位置,对百姓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,日积月累,久久为功,是治国之要。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,德治思想虽然存在糟粕,但不乏精华,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借鉴意义。

  翻开史册,“德主刑辅”“德法相济”等治国方略多有记载。较早提出“德治”的是西周的周公。周公和其他先哲鉴于殷商暴政而亡,发现“敬天”“祀神”不灵,不如“敬德”,于是主张“明德慎罚”“敬德保民”。春秋时期,郑国子产强调:“德,国家之基也。”齐国管仲认为,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,“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”,呼吁“竞于德”而不“竞于兵”。孔子把“德”上升到“为政”的高度,指出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滕文公请教孟子如何治理国家,孟子简要回答:“民事不可缓也。”强调民生第一,主张德治。战国时期的荀子提出了“化性起伪”“隆礼重法”理念。西汉董仲舒提出“天道”是“阳为德、阴为刑”“刑主杀而德主生”,强调治国要“大德而小刑”。唐太宗奉行“明刑弼教”,“制礼以崇敬”“立刑以明威”,一面制定严密、系统的法典——《贞观律》,一面制定一套完整的道德体系,两相结合,成就了贞观之治。宋元明清时期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方式。

  说到底,无论是法治还是德治,都要靠人来实施。人如有德,制定的法,是善法;实行的治,是善治。道德是立法、执法、守法的基础。如果执法者的道德素质不高,全民的道德素质不高,就不能很好地立法、执法和守法。同样的法律,为什么有人遵守,有人不遵守?为什么有人执行得好,有人执行得差?原因之一是人们的道德素质有差异。这就需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。

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处理好对自己、对他人、对社会的关系。《礼记》中说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明确要求修身要达到道德上光明正大、思想上弃旧图新、人伦上完美至善的高尚境界。普遍要求“孝悌忠信”。在家讲孝悌,在国讲忠义,在社会讲诚信。律己要严,要慎独、慎微、慎初,“吾日三省吾身”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”。孟子追求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的大丈夫气概。司马迁认为,人固有一死,但要重于泰山。范仲淹主张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无论显达或困厄,都要心系苍生。于谦诗云: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岳飞的《满江红》词,千古流传,精忠报国的形象光彩照人。

  《左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记载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”,把“立德”列为“三不朽”之首。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是几千年来志士仁人的价值追求,“德才兼备”“内圣外王”是社会精英的理想境界。韩愈在《师说》中立论: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传道,就是传授修身之道、处世之道、做人之道,就是传授道德、规矩,这比传授专业知识、技艺方法更重要。总之,这些德育思想代代相传,日积月累,形成舆论氛围,教育人、启迪人、砥砺人,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基因。以德育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,在今天依然显现出宝贵的价值和动人的魅力。

  德的本质是责任担当

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说的德,大致分四个方面: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。“四德”的本质是责任担当,分别指一个人对社会、对工作、对家庭、对他人需尽的责任与义务。

  责任担当像一条红线,从古贯穿到今。孔子说“当仁不让”,是讲一个人对“仁”的履行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他为了履行自己的责任,编六经,游列国,劳碌奔波,教书育人,“不知老之将至”,体现的是担当精神;孟子认为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主张“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”,表现出勇于担当、积极作为的精神;司马迁“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”,忍辱著史,为的是一份责任;张载将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视为自己的使命,创立关学;陆游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,临终前还写有《示儿》诗,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,体现了为国效命的尽忠之责;韦应物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钱”,居官自警,不敢懈怠,始终怀有一颗责任心;明朝东林党人“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,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”,治学胸怀国家,以天下为己任;王夫之“六经责我开生面”,埋首著述,志在用学问经邦济世,展现的是人生的社会责任;顾炎武高呼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林则徐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都是为了一份崇高的责任。维新志士谭嗣同,变法失败后,放弃避难出走,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唤起国人的觉醒,为的是保国图强的担当;鲁迅“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”,为的是救国救民;李大钊“铁肩担道义,妙手著文章”,担的是民族大义;中国共产党人舍生忘死,前赴后继,为的是“拯救中华、振兴中华”。

编辑:沈琳娜
中国 ●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地址:重庆渝北区金渝大道金山大厦招商电话:8623-67573888 8623-67573997
渝ICP备15010887  |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 0104065 )  |  主办: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  |  执行:两江新区宣传部(文明办)
主办: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
执行:两江新区宣传部(文明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