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“船放在港口最安全,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。”每一艘航船驶向大海,都要从港口起锚;但那只是短暂的停留,港口终究留不住劈波斩浪的雄心。更重要的是,港口让航船调整状态、积蓄力量,在解下锚绳时向前的动力满满。
????图为重庆果园港
????重庆果园港的郑骁,对此感受颇深。在交流座谈会上,问及他眼中果园港的变化,郑骁说自己经历了“思维之变”:以前把自己当作码头工人,现在把自己称为港口工人。都是为航船驻泊提供“栖息地”,码头变港口,有啥不同?这和近几年来果园港的建设变化有直接关系。随着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重庆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目标定位,果园港从以前的散货码头,变成了如今的国际大港、航运中心,“这里大有希望”。
????郑骁的“思维之变”,折射了果园港之变;而果园港之变,则映照着长江流域的立体交通与协同发展之变。
????座谈中的郑骁(右一)
????古长江沿岸码头的纤道还清晰可见,岩壁上栓锚绳的“石鼻子”清凉光滑;新长江的港口林立江边,不只是靠江吃江,还逐步实现了铁路、公路、水路联运。可以想象,码头工人的江边号子很少再能唱起,一艘艘货轮的鸣笛声则响彻长空。长江长江,不再是纤夫们拼力挣扎的拽动,而是航运船舶与火车汽车川流不息、竞相接驳的繁忙。这么看,把长江放在时空这面多棱镜下,其中变化耐人寻味。
????港口,作为承载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载体,如何有效发挥功能,是一个重要课题。沿江地区的不少城市乐于也忙于兴建港口,力求依托航运之变带动城市之兴,甚至希望跨越式地进入长江“主航道”。于是,当我们打开长江的流域图,数十个港口星罗密布,显得有些过于密集。应该说,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、每个城市推动自身发展的意愿无可厚非。但是立足自身而忽视整体,让港口“比肩接踵”,如何做到航运效率最大化?如何避免重复建设?如何协调好水、路、港、岸、产、城等多方面关系?这些问题无不关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质量,协同建设与资源整合尤为重要。
????江上的问题,根子在岸上;港口的问题,关键在产业。有专家指出,中国一些港口大而不强,同质化比较严重。港口建设的同质化,实质上是依托港口物流的产品和产业的同质化。从目前看,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无序低效竞争和产业同构等问题明显,存在圈地盘、抢资源等现象。例如,一些港口的运输效率低、收益少,原因是周边相似的运输方式多,同类产品的运输“互相分流”,多样的交通方式衔接不畅。同时,有些地方考虑了本省、本地区港口间的整合与联动,却忽视了大流域内的港口配合,一些小港口建设就显得“浪费”;有些地方港口因单一产业而生,又因单一产业而衰,港口效用的“候鸟型”特点明显;有些地方的交通结构不合理,空港、水运、铁路虽“三足鼎立”,彼此之间却难以有效照应……无论是建港还是运输,资源有了,协作精神、产业链条连接少了“最后几公里”,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就黯淡了成色。
????图为四川泸州港
????港口要引导产业,产业更要支撑港口。一位专家说,近些年来,最重要的改变就是观念的改变。以前谈及港口与产业的关系,在东部地区如上海、宁波会比较清晰;现在,很多港口建设都会考虑二者关系,而不是为了拉动GDP才进行这种基础设施建设。这是明显的进步,更需要看到的却是各自区位条件、资源禀赋、经济基础,在“一盘棋”中实现差异化协同发展。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,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,努力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有机融合的高效经济体。不管是港口还是城市,只有把自身发展放到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,实现错位发展、有机融合,才能真正形成整体合力。
????“即使在海上,也总有一天会靠岸的。”每艘船都要有一个港湾,犹如每只鸟儿都要有窝巢。对港口人来说,就是要把“船的家”建设好、管理好、运营好,当船笛声响起,总能看到船舶驶入与远航的方向。